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食品行業發展增速和盈利將回落。目前“千禧一代”(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已占全國人口30%,正逐步成為消費主力。隨著“二胎”放開,新增人口將成為食品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健康食品、乳制品將獲得更大增長空間。在上海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光明食品集團與荷蘭合作銀行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報告》如是說。
牛肉、健康飲品增長快
報告指出,經濟“新常態”對食品和農業子行業帶來一些結構性變化。比如肉類消費中,豬肉的人均消費量已較高,增長基本飽和,未來的消費增長將主要來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類消費量可能由于價格較低較大增長。同時我國牛肉人均消費量還很低,以飯店、快餐為主,隨著電商和連鎖零售業發展,牛肉正逐步走入家庭消費。“近兩年,由于牛肉結構性供給短缺,中國企業積極進行海外投資:新希望2013年收購了澳大利亞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隨后又收購一家美國牛肉加工企業。2015年9月,上海梅林計劃認購新西蘭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商——銀蕨牧場牛肉有限公司,以控制國外優質牛羊肉上游資源。10月,得利斯簽訂澳洲第七大牛肉加工商的部分股權收購協議,實現從豬肉加工到牛肉業務拓展。預計到2025年,進口牛肉市場份額將從現在的12%增加到20%。”報告分析。
在飲料業,乳制品消費在總體放緩背景下,近年來高端產品異軍突起; 嬰幼兒配方奶粉高端化趨勢和進口偏好明顯,這個勢頭仍將持續。“過去幾年國產高端牛奶產品銷量的增長顯而易見,目前高端產品占液態奶市場近1/4份額。”光明乳業市場部負責人稱。同時,伴隨著國內老齡化加劇、消費者更關注生活品質,健康飲品將成為未來主旋律之一。近兩年大熱的預調酒、清淡飲品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
當然,近年來中國政府也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中國正式實施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國家明確提出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報告預計,2015年至2020年左右將是我國肉菜類食品溯源建設的加速推廣期。
銷售由線下向線上轉型
數據顯示,我國快速消費品企業,包括食品飲料企業正在重新布局市場營銷和銷售資源,向中小城市發展;同時由線下轉到線上,近年來大量垂直型食品電商迅速崛起。
目前我國食品電商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淘寶、京東等綜合型平臺,提供平臺吸引食品、生鮮廠家入駐,具有先天的流量優勢。另一類是中糧我買網、一號店等垂直型電商平臺,專注于食品及生鮮品領域,自行配送,具有區域性特征。在電商平臺銷售的食品中,進口食品和生鮮食品增長潛力巨大。報告顯示,目前生鮮食品只占線上總銷量約1%,但生鮮食品已成為很多線上零售商的主要業務,銷量飛速增長。預計我買網、1號店和美味77這類線上零售商中未來3-5年內將成為最主要品類。此外,進口食品銷量占中國線上食品銷量13%。
由于下游格局變化,投資資本開始積極開辟生鮮電商和冷鏈物流藍海。比如,京東領投天天果園、阿里巴巴布局易果網、中糧我買網完成C輪融資,再獲得百度和泰康人壽等的2.2億美元投資。與此同時,阿里巴巴豪擲約283億元參與蘇寧云商的非公開發行,雙方將在電商、物流、門店、O2O等全面合作;京東商城以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10%,以拓展O2O領域發展機會。“目前集中度不很高的調味品、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冷鏈物流、休閑食品及功能飲料等細分行業領域,都存在較多產業整合機遇。”報告稱。
本次食博會11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海內外500多家知名食品企業參展,其中國際品牌占20%,展示內容更新穎豐富,專業性更強,覆蓋面更廣泛。承辦方光明食品集團董事長呂永杰介紹,光明集團營業收入與資產總額已突破千億元,將爭取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1-2個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創新型品牌、2-3個營收超過十億元的民族老字號品牌以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集團已啟動品牌在海外的商標注冊,在國際化布局過程中光明品牌的國際化也在加速。 |